《大線字當前位置:故事大全首頁/讀后感大全/ 《大線
之前在課堂上老師也沒少講西方藝術,各種思想背景,還有弗洛伊德夢的解析等等,但總感覺枯燥乏味,難以理解,可能也跟自己沒有真正去了解有關吧!閱讀的心態也很重要,你面對的不是一個老師,讀的也不是專業課本,目的也很單純,只是想多了解一些藝術。一提起藝術人們總感覺高大尚,感覺不說出個所以然就顯得自己有點沒文化。但其實藝術有很多的不確定性跟多樣性,魅力之處就在于不管出于什么時代,什么境遇的人都能有不同的解讀。當自己的感受與作者發生共鳴時,會有種靈魂一震的觸動。
之前也一直比較抵觸對藝術,一些傳統文化玩“梗”,感覺有點失“真”。這本書其實只是標題上比較幽默,吸引人,也很切題,內容上還是比較正經的。不是簡單的去復述故事,更多融入了作者自己的看法。很喜歡“意公子說”。在每一篇的結尾有個簡短的總結,作者對藝術的觀點也很正。幽默又不失莊重,恰是把握了一個藝術表達的度。
對于西方藝術史脈絡的梳理,最原始的藝術可能就是巖壁上的寥寥數筆,但從那時起,藝術就已經是人們內心的一個折射。對猛獸的恐懼,自然的敬畏。人們通過藝術表達、發泄、凝練自己的情緒。慢慢人們不斷注重繪畫藝術的構圖、光線、色彩、人物、欲望……在每一個所屬的時代展現屬于他們的藝術表達與藝術創作。后一個時代又對之前的藝術進行延展、批判、再創作。復古也好,創新也罷,總是在不斷的反思,不斷發展的道路上前進。由審美到畫丑,美給人感官享受,丑刺痛神經,帶來更直接的心靈抨擊,推動藝術無邊界地延伸。
馬格利特的畫作給人一定的反思。打破傳統語言文字的束縛,夢境有時候可以比現實真實。就像人總要克制“本我”,約束“自我”,像“超我”邁進一樣,跳出那鍋溫水,才能成為不被煮熟的青蛙。但后面蒙德里安跟波洛克的藝術畫作實在不敢認同。即使抱著欣賞的眼光看待,我還是忍不住發出批判的聲音。呆板的構成跟隨意的涂鴉,對畫作的解說比畫作本身更精彩。還是留給讀懂它的人去欣賞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