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惡意》有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0/1 ![]() |
|||||
讀《惡意》有感1500字: 《惡意》是日本著名推理作家東野圭吾在1996年發行的一個單行本,講述了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在出國的前一天在家中被殺之后,警官加賀圍繞被殺案展開追蹤調查的故事。因此,它也被稱為加賀警官系列的第四部。 與以往所看過的推理小說不同,書中所講的故事進展推演采用了手記的方式,主要從野野口修和加賀警官兩個人的視角進行講述。讀時總會讓人覺得是時刻周旋于真想與假象之間,甚至隨著案情的深入發展,而不能明辨是非,最后不得不陷入探討人性最底層的邏輯思考。 到底何為善?又何為惡? 通過閱讀這篇小說,你會發現故事中的野野口修是令人厭惡與害怕的。他雖然才華橫溢,卻愛慕虛榮、心思縝密而陰暗,為了殺掉一個人居然可以處心積慮的計劃多年。他恨日高的善良與倔強、恨世界的不公、恨世人的冷漠,所以才會在人生的盡頭選擇與日高在這個世界上同歸于盡。 而日高邦彥則恰恰相反,他堅強勇敢、彬彬有禮、和善隱忍、陽光積極。雖然他在年少時曾被卷入到由藤尾牽頭的嚴重校園暴力事件中,卻始終頑強抵抗,絕不服從。 這種堅毅正義的形象幾乎是至善之人的完美代名詞。雖然在寫作這件事上他沒有野野口修那么有天賦,但命運卻對他格外友好,再加上他自己上進努力,最終他成為了一名非常有名氣的作家,實現了“好友”野野口修一直渴望而不可及的終極夢想。 也正因為如此,當加賀警官最后推理出野野口修策劃部署這一系列的惡意的行為只為徹底摧毀日高邦彥之后,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會自然產生一股對野野口修這種陰險小人的抵制與唾棄。 然而,加賀警官的推理就一定是完全正確的嗎? 在野野口修的手記中曾經輕描淡寫的寫過這樣一句話:真是令人驚訝,除細節外,他的推理幾乎與事實一模一樣。關于細節,在網絡上曾經有這樣一個民謠:丟失了一個釘子,壞了一只蹄鐵;壞了一只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國王;傷了一位國王,輸了一場戰斗;輸了一場戰斗,亡了一個帝國。 可見,細節能決定一個人的本質,也能左右整個事件的走向。在野野口修的真假手記之中,有多處對日高邦彥與野野口修的細節描寫,它們就像是被刻意藏在山洞里的一顆顆珍珠,當我們把它們一個個拾起來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原來日高邦彥與野野口修或許并非是我們最初理解他們的樣子。讀后感比如:日高的住宅與平時駕駛的汽車品牌、他們同學的回憶、藤野妹妹對日高行為的指控、日高私自保留野野口修當年作案的照片、他推薦野野口修成為兒童專欄作家…… 這每一處小細節都反應出日高邦彥那陽光堅韌與善良的外表下,還隱藏著一顆十分具有優越感的心。他不允許自己隨便被人欺負,在他的內心深處更是一直隱藏著對藤尾深深的恨。他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是那個高高在上正義使者,為的就是有朝一日可以在已經成為知名畫家的藤尾去世以后,將當年的故事用小說的形式全部公諸于世,徹底摧毀藤尾的名譽。 在斯蒂芬*金寫的《肖申克的救贖》中,瑞德曾說: “當你生活在壓力鍋中時,你得學會如何生存,也學會放別人一條生路,否則會有人在你的喉嚨上劃開一道口子。你得學會體諒。”或許,野野口修正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才最終燃爆了一直積攢在心中多年的“惡”。 也許,野野口修的原生家庭給他的內心注入了過多的負能量,使他的人生觀產生了偏差;學校老師與同學在暴力事件中的不作為使他明白了路人的冷漠;理想與現實的落差讓他領悟到人,本就生而不同。但這些或許都不足以讓野野口修拿起利器與日高邦彥揮刀相向,決定與他一起玉石俱焚。 那么,唯一讓野野口修產生殺意的會不會是因為野野口修在某一刻看透了日高邦彥的真實內心? 那個一向以善良正義自恃的日高邦彥,那個讓他又愛又恨,又羨慕又嫉妒的像神一樣無法超越的兄弟,居然會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這世間又有什么事情,是比這個更令人感到害怕的呢?作者:池風曉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